三月的南疆大地,料峭寒意尚未褪尽,而于田县阿热勒乡的温室大棚里已春意盎然。
3月13日,新疆能源原驻巴什也台巴什村第一书记张钧强怀揣着眷恋与期许重返故地。此次他以“传帮带”的使命归来,既向新任工作队与村“两委”倾囊相授基层治理经验,更步履不停地穿梭在田间地头,用温暖叩响村民门户,实地探访产业发展情况。
“老书记”张钧强(左)查看班子干部学习情况
此时,“老书记”张钧强站在巴什也台巴什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牌楼下,望着阳光下泛着翡翠光泽的蔬菜大棚,见证着这片土地从黄沙漫天的贫瘠到绿意葱茏的蜕变,指尖轻轻抚过青石墙上的“自治区五好党支部”铜牌——这是他三年前亲手钉上的。
“小张书记!您回来啦!”村支书艾则孜·麦提尼肉孜的唤声惊飞了檐下的春燕。张钧强转身时,新任驻巴什也台巴什村工作队队长尚立志正抱着笔记本小跑着迎上来,阳光透过他额前的汗珠,折射出七彩光晕。
在弥漫着泥土清香的党群服务中心,张钧强摊开泛黄的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2022.4.12 木沙·买吐送,妻子患病需医疗帮扶;2023.7.3 阿米娜·依明家围墙倒塌,需申请救灾补助……”密密麻麻的走访记录像春日的藤蔓,爬满了整整三年时光。
“老书记”一行与工作队队员交流学习
“咱们的工作就像种植这些菜苗。”张钧强指着窗外大棚里垂坠的西红柿,“既要懂技术,更要懂人心。”他独创的“三问工作法”在青年干部中传为佳话:问需于民要带着温度,问计于民要扑下身子,问效于民要经得起推敲。
跟随张钧强的脚步,新队员们走进村民巴吾东·买买提家。核桃树下,老人正修护着新嫁接的核桃树苗,见到老书记,布满皱纹的脸瞬间绽成核桃纹:“张书记教的立体种植法,让我家一亩地多挣了两千块!”阳光透过核桃叶隙,在张钧强沾着泥土的鞋面上投下斑驳光影。
最动人的传承在保鲜库前上演。张钧强捧起一箱即将发往于田县农贸市场的西红柿,指甲轻轻划过果皮上的露珠:“反季节销售是增收法宝,但品质才是金字招牌。”他转身对负责乡村振兴工作的新队员叮嘱:“要像对待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呵护每颗蔬菜,从种植到装箱,每个环节都要对得起乡亲们的心血。”
“老书记”张钧强在蔬菜大棚查看西红柿种植情况
暮色染红天际时,张钧强带着新队员们登上村后的小山坡。晚风送来大棚里新翻泥土的气息,他指着远处点点灯火:“看见那些亮灯的温室了吗?每个光点都是村民的希望。我们驻村工作队要做的,就是让这些灯火永远明亮,让春天的温度永远留在乡亲们的心坎上。”
当最后一抹夕阳沉入昆仑山脉,张钧强将工作日志郑重地交给尚立志。封面上,“乡村振兴接力日志”六个烫金大字在暮色中熠熠生辉。这本记录着1300万元大棚建设历程、60余户村民增收到突破万元村集体经济足迹的笔记本,此刻承载着更厚重的使命——它将继续见证巴什也台巴什村的春耕秋收,在乡村振兴的长卷上,续写扎根泥土、服务群众的永恒春天。